2009-07
新闻来源:中铁四局四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09-07-14
转变观念谋发展
2002年,四公司生产营销在全局排名靠后,工程项目少,员工收入不高,与其它综合工程公司相比差距较大。面临同样的外部市场环境,有的兄弟单位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但为什么四公司却在低谷中徘徊呢?兄弟单位拥有的市场机遇,四公司也曾拥有;四公司所遇到的转型期问题,兄弟单位也曾同样遇到。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段广和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敏锐地洞察到:四公司发展的真正障碍是对市场环境缺乏灵敏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最根本的是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解放思想,不转变观念,就无法扭转公司被动局面。公司、公司党委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以“如何加强管理”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寻找差距,改善管理,谋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公司所属35个单位、机关17个部门的1100名员工一齐参与,共揭摆出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16大类、261项。在大讨论过程中,广大员工针对公司、经理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83条。在“大讨论”创造的良好氛围下,2003年初,公司党委又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以“热爱企业、忧患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为内容的“四个方面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我爱企业、企业爱我”的荣誉感、归属感,以及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自豪感、成就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敢抓大机遇、谋求大发展的求新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公司近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大管理见实效
四公司把项目、财务、技术“三大管理”作为近几年的管理龙头紧抓不放。项目管理是公司效益的源泉,是各项管理的基石。在时任公司总经理的孔遁主持下,公司先后出台并完善了各种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是建立了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管理机制,基本扼制了项目亏损的局面。2003年以后承建的项目基本实现了无亏损。同时,为了加强项目管理的内控机制建设,先后建立了对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审计机制、年度大检查机制、党政领导“双签”工作机制等,各项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管理有章可循,有序可控。每半年一次对项目部的考核兑现,极大地激发了项目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五年来,公司共荣获国家级文明工地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20项,局级优质工程及安标工地36项。
企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财务管理,公司建立全面财务预算及目标管理体系,按在建项目、收尾项目、待清算项目、主清欠项目等进行分类,按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用AB帐户形式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管理,最大程度调剂各项目的短期富余流动资金,确保各项目所需的生产资金;同时深化“双清”与资金目标管理 ,加速资金流动回笼和周转,缓解项目资金压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财务往来中公司坚持诚信原则,被银行授予“AAA”级信誉单位,提高了企业资信。
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程序,强化施工调查,所有项目由公司工程、营销等职能部门人员参与前期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科学编制工作,对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期工程的施工管理打下了基础。五年来,科研开发与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先后成功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跨津滨高速公路双铰型上承式拱桥、无背索斜塔斜拉索桥和天津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钻孔咬合桩)、甬台温铁路大吨位移动模架开发,均展示了公司较强的技术实力。公司在全集团率先建立健全网上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
强调执行抓落实
如果说前三年是四公司理顺关系,走出低谷,奋勇直追的三年,那么随着公司生产营销的规模扩张,公司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员工上岗率达90%,企业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怎样保持健康稳步发展是公司近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在建项目年均40个左右,职能部门17个左右,在员工总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完成成倍增长的工作量,压力可想而知。四公司一方面努力探索新形式下的施工生产组织模式,2004年在全局率先成立作业层实体,优化了资源配置,缓解了人财物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引进高质量的外部协作队伍,增强了公司整体施工生产能力。2005年,新任总经理汪志成上任时,公司在手任务饱满,生产形势严峻。为此汪志成提出了加强精细化管理,企业发展关键在“执行力” 的企业管理理念。公司年产值从几亿元到一二十亿元,如果还像以前一样粗放式管理,不仅生产难以控制,而且到手的效益也会白白流失。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精细化”和“执行力”一词一时成为四公司的“流行语”。近些年,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70%的精力深入一线,项目部领导蹲点现场,靠前指挥。公司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完善了20多项管理办法,增强了可操作性,使精细化管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公司办事效率和项目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正如公司总经理汪志成所说“以前一个星期内必须完成的工作,一般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推行精细化管理后,均能按规定或提前完成,一反一正,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公司还规定,凡是涉及项目责任成本、安全质量、人力设备、党群工作等重大问题安排与整改,必须有书面的文字材料下发至项目部,公司上下形成了责任明晰、沟通及时、积极向上的互动格局,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有序健康持续发展,每年均超额完成了局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2006年两获局“单位夺金杯”劳动竞赛第一名。执行力的增强让公司生产、营销、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建工作添活力
推动企业发展,需要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五年来,公司党委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注意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总体工作部署,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公司党委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员工,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为载体,采用党委中心组、专家、教授讲课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公司领导班子3次被局党委授予“好班子”称号。每年职代会期间,公司党委都要组织一次基层书记培训班,党群部门负责人分别授课,不断提高书记队伍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时刻,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公司党委在机关和32个所属基层党组织、1000余名党员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司党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先进性教育,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双促进。一些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先进性教育真正取得了实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各级党组织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公司党委认真贯彻局“一加强、两突出、三延伸”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党建和现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突出抓好了项目党建工作“四化”管理,编辑了《基层党建工作实用手册》,对基层党务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组织部门根据形势的需要,加大复合型干部的培养,采取党群与行政之间交流、机关与基层之间交流等方式,逐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复合型领导干部,为公司做优做强做大提供重要的领导人才保证。项目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各级党组织紧密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高扬党旗,追求永恒的卓越”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做到了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五年来,全公司共涌现局级先进党组织50个,优秀共产党员120名。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段广和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称号。
以人为本建和谐
五年来,四公司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充分尊重员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人格,这种尊重逐步向外协队伍延伸。为了改善一线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2005年以来,公司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地生活、文化、卫生建设的暂行办法》,规定新建项目部人均3000元标准投入“三工”建设,公司所属各项目部从安摊建点开始就精心规划,改善了一线员工包括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公司“三工”建设工作在局内位于前列,多次获得局领导好评。
员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公司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28111元,实现了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随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公司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新竣工住宅楼7栋234套,并为公司员工住宅小区安装了天然气,对公司机关生活区进行了绿化,极大改善了员工的生活环境。非在岗员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员工养老金全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公司非常重视和关心困难员工和弱势群体,着力构建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全面落实“三不让”承诺,使困难员工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实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分享。
有创新才有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协队伍。外协队伍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司合武铁路项目部在外协队伍管理上探索出“五同”模式,即农民工与企业员工同学习、同劳动、同参与、同生活、同娱乐,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表扬,认为“五同管理”模式“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五同”管理模式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公司正激情豪迈,向着做优做强做大企业的目标奋进。
(江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