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手机网页版

14

2009-07

为了按期开通

新闻来源:中铁四局四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09-07-14

    8月29日,国家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引入合肥枢纽变更工程I标段,合肥西站至桃花店站增建二线合宁线正式投入运营。上午9时25分,45306次列车顺利通过管段。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四公司合肥枢纽经理部全体员工争分夺秒、昼夜奋战,付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辛劳和汗水。
                                        宣传发动鼓士气
  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引入合肥枢纽I类变更工程I标段,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土石方36.03万立方米,铺设道岔8组,轨道工程9.1公里,桥涵23座,其中特大桥全长917米。按原合同要求,开工日期为2005年3月5日,竣工日期为2007年1月30日。经过多次改变,最后业主确定开通日期为2006年8月29日。
  2005年3月20日,四公司合肥枢纽经理部安摊建点完毕,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然而,由于受“三电”拆迁、设计变更,尤其征地拆迁的影响,到2006年3月31日,工程动工一年多,只完成八分之一的工作量。直到4月15日,才初具施工条件,到5月底,所有施工用地才全部得到解决。这就意味着原本需要一年半时间完成的工程量,必须在4个月内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
  为了确保按期开通,经理部多方宣传,深入发动,调动员工的大干积极性。得知地方政府即将在4月份开始交地,经理部立即于3月1日召开“大干120天,确保6月30日线下工程完”的紧急动员大会; 7月1日,经理部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召开“决战30天”动员大会;8月1日,经理部又召开“拼搏30天,确保合肥枢纽按期开通”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员工作最后的冲刺,力创“合肥枢纽建设速度”。
  一次次动员会,像冲锋的号角,激励着四公司合肥枢纽建设者胜利完成各阶段紧张而又艰巨的施工任务。这期间,经理部先后获得2005年度和2006年上半年上海铁路局质量信誉评比第一名;在业主开展的创“双优”活动评比中,经理部夺得第一名,并在2月27日举行的创“双优”表彰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经理部还被集团公司评为2005年度“三工”建设先进单位。
                                         劳动竞赛促进度
  应当说,经理部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首先得益于组织健全、内容具体、措施到位的劳动竞赛。
  根据合肥枢纽建设指挥部对工期一再提前的要求,结合合肥枢纽I类变更工程I标段征地拆迁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经理部成立了劳动竞赛领导小组,抓好“大干”、“决战”、“拼搏”三个关键时期的劳动竞赛。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实行管段负责制,管段与管段之间开展 “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比现场文明施工” 对抗赛。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及时帮助解决各种施工难题,为确保工期奠定了基础。由于工程靠近市区,可谓寸土寸金,且拆迁资金不到位,使得征地拆迁工作异常困难。村民们轮流“值班”阻挠,以致无法正常施工。工期逼人,时不我待。经理部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张保民为首的对外协调小组,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加大征地拆迁力度。
  针对工程进展情况,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总结施工成绩、分析解决问题,奖优罚劣,并科学排出下周施工计划。在劳动竞赛中,经理部每周对施工队伍进行形象进度考核,实施重奖重罚。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参战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施工任务的完成。
                                        率先垂范作表率
  领导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员工团结协作、拼搏奉献,集团公司和公司排忧解难、大力支持,是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关键所在。
  公司纪委书记兼项目经理张春发既要处理好公司纪委的一摊子事,又要管好合肥枢纽工程,经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7月7日下午6时,当一次拨接完成时,张春发感觉到鞋子里面热乎乎的,一脱鞋,发现里袜子和鞋全被鲜血染红了,这才注意到腿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挂了一个足足有二寸长的口子,员工劝他去医院包扎一下,可他坚持不去,因为当天晚上19点30分还要进行一次拨接。他回经理部自己简单处理了一下,由于疼痛,饭也没有吃几口,又回到了拨接现场,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才回去休息。就这样,由于天气炎热,站立时间过长,伤口发了炎,发起了高烧,不得已他才上医院打了点滴。烧退了一些后,他就恳请医生开些药,又开始奔波在公司、工地。
  在 “大干”期间,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刘杰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患有胃痉挛的他,一劳累就发作,一发作就疼得吃不下饭,每天一边用药,一边坚持到工地。他曾三次中暑,全身无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可稍事休息,他又奔上了工地。人在合肥、家在合肥,回家来回路途不到一个小时,但是,刘杰整天忙于组织施工,一个月回不了一趟家。一次,7岁的女儿刘晓雨感冒发烧,他仅在当天夜里回家帮着把女儿送进医院。大概孩子太想念爸爸了,在烧得迷迷糊糊时还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可是天亮前,刘杰含着泪又赶回了工地。
  在合肥枢纽项目长江西路立交桥施工中,共产党员、项目副经理蒋阳春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从技术交底到测量放线,从基坑开挖到模板支护,从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浇注,实行全程监控,24小时轮流值班。有一次,有孕在身的爱人生病住院了,可是蒋阳春一直坚守工地现场,没时间去医院看望。一位员工说:“你到医院去看看你爱人吧”,蒋阳春却说:“等等,这里还没完,我不放心”。他给爱人打电话:“我这里忙完了就去看你好吗?”他爱人说:“你好好地干吧,不要为我分心”。他的眼睛湿了,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一直到爱人出院,蒋阳春也没抽出时间去看望一次。2005年12月14日,长江西路具备通车条件,比预定的工期提前了10天左右。到过现场的集团公司领导、业主和当地政府官员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谁都不会否认,最辛苦、付出体力劳动最重的,还是施工第一线广大建设者。自开展大干活动以来,四公司合肥枢纽经理部员工顶烈日、冒酷暑,抢晴天、战雨天,顽强拼搏,克难攻坚。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工作,干上两个小时才吃早饭,晚上到十一点钟才休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严谨细致抓安质
  在千方百计地抢工期、保开通的同时,经理部丝毫没有放松抓安全和质量。
  技术主管贾晓炯起早贪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五一”期间,工地正值大干高潮,他白天紧盯现场,半夜回去还要忙着赶材料计划,写技术交底,审核图纸。女友千里迢迢赶到合肥,同事劝他请几天假陪陪女友,他笑着说:那怎么行,现在工地上这么忙,工期又紧,我怎么有心情去陪她。
  安全生产无小事。明年就要退休的老质检员周治国,坚持每天晚上回到经理部理清第二天的工作要点,写在本子上,第二天再一项一项去落实。由于施工管段较长,经理部用车紧张,老周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会骑上自行车来回将整个管段查看几遍。岳母去世那天,也正是合肥枢纽第一次拨接的时间,作为对既有线施工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工人,他毅然放弃回家看岳母最后一眼,强忍悲痛留在施工现场……
  “技术工作是龙头,应该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这是现场技术员周华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经理部,大家都知道,早晨起床最早、上工地最早的人,是周华龙;下班最晚、睡觉最晚的人,也是周华龙。无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9公里多的既有线上留下了他无数的足迹。进入4月份,经理部掀起了“大干120天”高潮。周华龙白天扑在工地上,及时协调处理各种问题,晚上查阅资料,安排次日的技术工作。为了数据准确,每次拨接前,他都要将岔头、岔尾、岔心、渡线的布设和测定复核几遍。有一次在现场测量,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问:“周工,这仪器测量控制点,偏差5毫米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周华龙微笑着说:“5毫米数字是小,但如果就因为这么个小数字影响到了钢轨接缝和中心线偏差,那就是大事了。我们哪怕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也要把它精确到最小化,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秋天,收获的季节。四公司合肥枢纽经理部靠着对质量、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使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作者:  朱祥梅     
公司第三届企业文化节